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已经于2016年4月15日正式开馆,成为国内首家实体语言博物馆。迄今已经接待超过一万人次的参观,其他实验室和研究室也已经正常投入使用。
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语言资源非常丰富,历来被语言学家称为“天然语言博物馆”。中国十大方言(粤语、客家话、官话、湘语、闽语、吴语、赣语、平话土话、徽语、晋语),贺州便分布有六大方言(粤语、客家话、官话、湘语、闽语、平话土话)有分布。民间各种称谓的次方言有近三十种,还有壮语、勉语(瑶话)、标话(是汉藏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的一个独立语言)等三种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各种原因,贺州的语言或方言正在逐渐消失,建设贺州语言博物馆就是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建馆过程中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专项经费、广西教育厅校园文化建设项目、贺州学院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共同资金支持,展示内容得到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广西库建设共同资金资助。
贺州学院语言博物馆共包括序厅、语言地图展区、电子音像展区、成果展示区、公共感受区这五大展区。
序厅:
讲述语言博物馆的由来。
语言地图展区:
在语言地图展区里陈列了中国语言地图、中国汉语方言地图、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地图、广西汉语方言地图等。以贺州三县两区的语言地图为主,具体到各个行政村的语言方言分布。
电子音像展区:
电子音像展区是展馆的核心部分。该部分以录音录像的形式按一定标准收录贺州的几十种不同名称的汉语次方言及语言,目前已存录了一部分并给予展示,今后将在几年内把贺州主要的语言与方言全部收录。
成果展示区:
展示本中心成员及区内外学者研究贺州及周边语言的研究成果及语言教学成果。
公共感受区:
该区与一个标准的录音室相连,录音室已经建成,让参观者留下自己的母语,与之链接的电子地图尚在建设中。详细到行政村的电子地图建设后,点击地图该行政村,就可听到相关村子参观者留下的语言或方言。
本文转载自【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