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权语言生活:一个语言替换的实例
麦 耘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 100700)
提要 广西钟山县的壮族人有换用“桂林话”(一种西南官话)的趋向。本文用访谈材料和调查数据描述了该县清塘镇壮族聚居的五权行政村内几个自然村的不同情况,提供了一个语言链条式逐步替换的实例,并对替换语言为什么是西南官话而不是当地大多数汉族人的母语钟山土话作出了解释。
关键词广西钟山 壮语 桂林官话 语言替换
壹
1.1钟山县属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所辖,在广西东北部。钟山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有钟山土话、西南官话、客家话、白话(一种较晚近来自广东的移民带来的粤方言)等,以及几种分布面较小的土话。学界一般将钟山土话归于桂北平话,其语音面貌有点接近粤方言。西南官话见后文。
钟山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壮语和瑶语。“钟山县壮族人口约2万多人,主要聚居在花山、红花、清塘、燕塘和古同等乡。在壮族聚居的地区流行壮语,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壮民已经不会讲壮语而只会讲钟山话或官话,现在还会讲壮语的壮民约4千人左右,只占壮族人口的30%左右[1],而且只局限在壮族居住的村子里讲壮语。”(钟山县志编篡委员会1995:700。按:据该书“凡例”,数据至1987年止。)
邓玉荣(2005:2-3)说:“壮族居民大部分在明代中后期迁入,主要分布在清塘、燕塘、花山等乡镇。现县内讲壮话的壮族居民约有6 000人,其余壮族居民讲西南官话或钟山本地土话。当地老人说,他们的祖先约在清末民初逐步放弃讲壮语,除了壮族村寨一些年长者中还有少数人讲壮语以外,中青年已不会讲壮语了。”
1.2 笔者于2007年3月间和6月间到该县清塘镇进行了调查。
清塘镇座落于钟山县的西南角,境内是平缓的丘陵地带,镇政府所在地的清塘圩距钟山县城直线距离20余公里。该镇聚居着壮族人和汉族人,还有少数瑶族人。汉语方言主要有桂林话、客家话、清塘土话、白话(粤方言)和阳山话(来自广东阳山县的移民带来的一种粤方言)等。清塘土话是钟山土话的一个分支,而与县城的方言有一些差异。
笔者调查了两个壮族村寨,以五权行政村为主,南妙行政村为次。
五权行政村在清塘镇南部偏西,村公所距清塘圩直线距离约5公里(按路程算约8公里)。南与昭平县(也属贺州市)交界,中隔海拔880米的雷电山;西与平乐县(属桂林市)交界,两县地之间相对平坦。辖五个自然村,各相距在一、两公里以内。(人口数由村委会提供):六妙村(389人)、拨坝村(372人)、洞心村(225人)、黄屋村(157人)、枫木寨(110人),共1253人。除外地嫁入的妇女中有少数为汉族外,全部为壮族人口。姓氏有莫(六妙)、闭(拨坝和洞心)、蒙(拨坝)、谢(黄屋)、石(黄屋)、黄(枫木)。
[1] 2万多的30%不止4千,原书不知哪个数据有误。
南妙行政村在清塘镇的西部偏南,距清塘圩直线距离约6公里,在五权西偏北约4公里。它的西面和南面都是平乐县境。南妙行政村包括南村、妙村、黄泥坡、金鸡岭等自然村,人口约有1 700上下。
1.3 在上文1.1中提到的“官话”或“西南官话”,指的是西南官话桂柳片方言,本地习惯称为“桂林话”。在广西北部地区一般人的概念中,“桂林话”这个名称并不专指桂林市区的方言,而是对桂柳片西南官话的泛称。在本文中,这个名称还特指五权、南妙的壮族群众所说的一种汉语方言。以下提到这个名称,作为泛称时不加引号,作为特指时加引号。
1.4 笔者的调查分两部分:(一)访谈。笔者在五权的六妙村住了一段时间,并走访了黄屋、洞心、拨坝各村,与不同年龄的村民聊天,先后向笔者提供情况的村民有二十多人。在南妙只与一位老人谈过。(二)简单的问卷调查。有两方面内容:语言使用(平时说什么话,与父母、兄弟姐妹、配偶、子女、同村朋友说什么话)和语言态度(觉得什么话最顺耳和最有用),主要用打勾方式回答。调查问卷在五权发了300份,收回后剔去一些被调查人基本材料不全的,得有效问卷282份。由于是请村干部代劳,有些回答不很规范或不完整,但绝大多数可用。
1.5 本文主要讨论五权的语言使用情况。这里先简略地说说南妙的情况。
在南妙行政村,除外地嫁入的妇女中有少数为汉族外,全部为壮族人口。日常交际语言为“桂林话”,目前能说壮语的基本上限于80多岁的老人,但平常也不说。80岁以下的老人仅懂得一些简单语句。接受笔者调查的南妙行政村南村60岁的壮族老汉陆光浩表示自己不能说连贯的壮语。年轻人只懂“桂林话”而不懂壮语。例外是从说壮语的外地嫁来的妇女,但她们来此地后也会改为以说“桂林话”为主,平时也不说壮语,除非碰上也说壮语的人。
陆光浩推测,他们的村庄不讲壮话,可能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了。
据了解,在清塘镇,除南妙外,黄桥、林岩等行政村也有“桂林话”完全取代壮语的情况。在邻近的平乐县莲塘、启善等行政村,也有主要通行“桂林话”的壮族村寨。②
贰
在五权,使用最广泛的交际语言是“桂林话”,其次才是壮语。此外,五权的壮族群众多还会说清塘土话、客家话、阳山话、平乐土话、昭平土话、白话及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等,他们与外人交往,往往是对方说什么话,他们就能用什么话与对方交流。本文主要讨论壮语和“桂林话”的使用情况。
2.1六妙村
2.1.1六妙村内部基本上说壮语,所有家庭内部的交际用语都是壮语,包括小孩子平时也都“讲壮”(说壮语)。同时所有人又都会说“桂林话”。六妙村的乡村医生、50岁的莫刚标告诉笔者,他74岁的母亲是清塘镇政府附近村庄的汉族人,在娘家说清塘土话,嫁到六妙村后改说壮话。他的一个弟媳也是汉族,从湖南嫁来,现在也说壮话。莫刚标自豪地说,原来不会说壮话的外地姑娘嫁到六妙村,不出两三年,都会说流利的壮话。68岁的莫正全的妻子30多年前从本县公安镇嫁来,娘家是讲钟山土话的,她说她当年22岁,来两年就会说壮话了。
2.1.2 表一是根据六妙村的问卷中的壮族人(除去外地嫁来的汉族妇女)75位的答案归纳出的语言使用情况。按年龄分两组: 47-80岁组25人(24男1女),17-45岁组50人(42男8女。表中数据,斜杠左边为较老一组,右边为较年轻一组,表二、三、四、六同)③。
②据说昭平县境内与清塘邻近的壮族村寨没有讲“桂林话”的。这或许跟地理状况有一定关系。
③问卷的问题有:主要说什么话、其次说什么话,但六妙和拨坝收上来的答案“其次”一栏都没勾,而有的在“主要”一栏勾了壮话和“桂林话”两项,即表中的“壮-‘桂’”。“与父母”栏的数字比被调查人数少,一是由于一些父母已殁者没勾这一栏,二是统计时减去了外地嫁来的壮族妇女的资料。“与兄弟”(指与兄弟姐妹)中也把外嫁来的壮族妇女的资料减去。有些丧偶者不勾“与配偶”一栏。“朋友”指同村的朋友。少数涉及壮话与“桂林话”以外的汉语方言的数据,表中捨去。以下均同。
表一 六妙村语言使用情况
平时 |
与父母 |
与兄弟 |
与配偶 |
与子女 |
与朋友 |
|
壮 话 |
24/45 |
8/41 |
24/49 |
24/22 |
17/27 |
24/48 |
壮-“桂” |
1/5 |
0/3 |
1/0 |
1/2 |
||
“桂林话” |
0/1 |
上年纪一组比较年轻一组,壮语的使用率似乎略高,但差别不明显④。凡男子与妻子说“桂林话”的,都是娶了来自外地、讲“桂林话”的妻子的。
总的来说,六妙村基本上是壮语的单语环境。
又,有18人正面回答了“觉得什么话最顺耳”,全都选择了“壮话”。
2.2枫木寨
由于某种原因,笔者没到枫木寨进行访谈调查,仅作了问卷调查。表二是对枫木寨的28名壮族人问卷调查结果的归纳。也分两组:46-70岁组17人(全为男性),22-45岁组11人(9男2女)。
表二 枫木寨语言使用情况
平 |
时 |
与父母 |
与兄弟 |
与配偶 |
与子女 |
与朋友 |
||||||
主 |
次 |
主 |
次 |
主 |
次 |
主 |
次 |
主 |
次 |
主 |
次 |
|
壮 话 |
15/9 |
14/10 |
17/10 |
12/7 |
12/8 |
14/9 |
||||||
壮-“桂” |
2/2 |
1/0 |
3/2 |
|||||||||
“桂林话” |
0/1 |
9/4 |
5/5 |
2/0 |
1/0 |
2/2 |
12/9 |
莫刚标认为枫木寨没像六妙那样完整保留壮语。不过从表二的数据看,枫木寨还是以说壮语为主,说“桂林话”为次。当然,在枫木寨,“桂林话”的使用频率比六妙高许多。
跟六妙一样,年龄差别从表中看不出来。在与子女的交流中主要说壮话的父亲中有7位在27-45岁之间,这说明目前枫木寨的儿童仍能掌握壮语。笔者有一次在公路上碰到几个放学回家的枫木寨小学生,一面玩耍一面用壮语交谈。可见他们平常互相之间是说壮语的。
2.3 拨坝村
2.3.1 拨坝村67岁的闭耀务(初中文化程度)虽会说壮语,但他在家里是讲“桂林话”的。笔者听莫刚标跟闭耀务和他的两个年龄在三、四十岁的儿子用壮语交谈,闭家父子说着说着有时就会转用“桂林话”。这种语码转换说明了他们的语言习惯。
60岁的闭志术和57岁的闭志常是两兄弟,他们两家以壮语为主要家庭用语,当然他们也会说“桂林话”。31岁的闭荣潭是闭志术的儿子,中专文化程度,他平时在家里跟父母是讲壮话的,跟他的孩子是既说壮话也说“桂林话”,而跟他的兄弟就主要讲“桂林话”。
53岁的闭荣干说,他家是“讲壮”的,但他的堂弟、41岁的闭荣京家则是讲“桂林话”的,尽管两家至今还住在同一个大房子里。他们堂兄弟俩之间说话则一概用“桂林话”。
闭志术和闭荣潭估计,在他们村子里,大约有30-40%的家庭以壮话为主要家庭用语,60-70%的家庭以“桂林话”为主要家庭用语。中老年人大约也是这个比例,不过他们基本上都既会说壮话也会说“桂林话”。40岁以下的拨坝人说壮话大多不流利,10岁以下的小孩一般只说“桂林话”,对壮话多只懂得少数词语。
2.3.2 来自拨坝村壮族人的有效答卷共73份。表三是成年男子,48-67岁组15人,18-38岁组23人;表四是成年女子,50-81岁组9人(全为外村嫁入者),18-45岁组13人(本村6人,外村嫁入7人);表五是8-14岁的少年儿童13人(10男3女)。
④老年组有3处“壮-桂”都是同一人,为从洞心村嫁来的妇女(现年60岁)。 本文转载自【语言资源快讯】公众号
表三 拨坝村成年男子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
平 时 |
与父母 |
与兄弟 |
与妻子 |
与子女 |
与朋友 |
最顺耳 |
最有用 |
|
壮 话 |
1/1 |
3/3 |
5/0 |
3/0 |
8/4 |
|||
壮-“桂” |
15/23 |
7/19 |
12/7 |
3/3 |
9/4 |
15/22 |
||
“桂林话” |
2/3 |
0/12 |
4/7 |
1/6 |
0/1 |
7/18 |
8/9 |
|
普通话 |
7/13 |
表四 拨坝村成年女子语言使用情况和语言态度⑤
平 时 |
与父母 |
与兄弟 |
与丈夫 |
与子女 |
与朋友 |
最顺耳 |
最有用 |
|
壮 话 |
3/0 |
1 |
2 |
4/1 |
2/0 |
7/8 |
1/0 |
|
壮-“桂” |
6/12 |
相关信息
智能教育平台拥有强大的教学实力,尤其在教研和师资方面积累深厚。课程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在内的所有主要学科。师资方面,采取统一选聘、严格培训的制度,引入“授课老师+辅导老师”的双师模式,授课老师团队对课堂负责,辅导老师团队对学习效果负责。
|